旺柴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-bananazone
1/
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件事。
我们正在做的旺柴,其实并没有参考模板。
没有现成的路线图可抄。
也没有成功案例可模仿。
这正是它难的地方——但也是它有意义的地方。
2/
现实是,大多数人还没准备好接受非英文的币名。
绝大多数爆火的币,都用英文名。
因为那样才“安全”、容易记、容易聊。
旺柴不是这样。它是特别的。特别的东西,总让人不太舒服。
3/
在旺柴之前,几乎没有任何中文字符的代币真正闯进主流视野。
我们不只是想涨价。
我们是在试图突破“什么是可能的”这道天花板。
我们是在试图改变整个 meme 叙事的方向。
4/
有个事实,很多人不会说出口:
看到不懂的语言,大多数人会直接忽略。
他们不会点“翻译”,
只会默默划走。不是讨厌,只是陌生=有风险。
5/
所以当有人问:
“为什么还没很多人冲进来?”
这就是核心原因之一。
不是社区不好,不是 meme 不行,
而是这个项目还让人感觉“陌生”。
6/
这也是为什么,价格和市值在币圈这么重要。
价格,就是最强的 narrative。
这话听起来肤浅,但它是真的。
7/
当某个项目冲上 1亿 或 10亿市值,人们会停下来。
他们开始认真看待它。
因为价格代表信任、代表稳定、代表这个项目“靠谱”。
8/
旺柴只要能冲上 1亿美金市值,
整个叙事立刻就会反转。
从“这是个中文梗币”,变成:
“哇,这是个真正的文化运动。”
9/
一旦发生这种转变,
就会像 Roger Bannister 效应一样:
一旦第一个人跑进 4 分钟,
其他人也突然都能跑进 4 分钟了。
旺柴一旦打开这个局,
后面会有很多中文项目跟上来。
10/
这不只是旺柴的战斗。
这是在向全世界证明:
一个非英语、非传统 meme 项目也能引领叙事,
而不是永远跟随主流。
11/
这条路不会轻松。
它需要时间。
需要文化的积累。
更需要一群人,愿意在没人看懂时就坚持搭砖砌墙。
12/
但好消息是:
meme 是全人类的语言。
即使他们看不懂“旺柴”,
他们也感受到它的眼神。
感受到它的 vibe。
感受到我们不卖的信仰。
13/
我们不是来 pump 一波就走的。
我们是来改写认知的。
如果我们做对了,
旺柴不会只是一个短暂的热点,
而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Last updated